二季度棕榈油易跌难涨
发布时间:2025年04月03日07:46
上周以来,受美国生物柴油政策利好驱动,内盘油脂品种价格中枢集体抬升,CBOT豆油及BMD棕油迅速拉涨。受3月31日凌晨USDA两大报告多空交织影响,CBOT大豆依然承压运行,内盘豆系品种同样上行乏力。棕榈油一季度交易的核心逻辑在于产地减产周期叠加B40政策落地情况。受斋月影响,棕榈油产量恢复至少延迟到4月,B40政策连续推迟消耗市场信心,原本宣布在3月全面落地的B40政策没有新的推进措施,同样限制盘面上行潜力。国内方面,进口利润低迷限制买船数量,国内棕榈油维持供需两弱格局。
国外政策扰动增多
印尼此前宣布,将于3月全面落地B40政策,而该政策至今尚未有效推进,此前的利多预期逐步落空。在印尼B40政策推进的同时,上周美国政府公布国家生物燃油政策的新协议,可能影响生物燃料掺混目标,同样为油脂市场带来新变数。另外,近期印尼贸易部公布的一项监管规定显示,印尼已将4月份的毛棕榈油参考价格上调至每吨961.54美元。在新的参考价格下,4月印尼毛棕榈油出口关税将达到124美元/吨,印尼目前还对毛棕榈油征收7.5%的出口专项税。该政策提高了印尼棕榈油的出口费用,刺激其棕榈油倾向于在国内进行消费,也一定程度上利好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。
根据2025年2月的马来西亚棕榈油协会(MPOA)供需报告,马来西亚棕榈油市场呈现出供需两弱的局面。数据显示,2月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为118.8万吨,环比减少4.16%;出口量为100.2万吨,环比减少16.27%;2月末库存量为151.2万吨,环比减少4.31%。不过,随着斋月结束,供应预计将逐渐恢复。根据MPOA数据,2025年3月1—20日,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环比增长9.48%。南部棕榈油厂商协会(SPPOMA)数据显示,2025年3月1—25日,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环比增加5.10%。尽管产量增加,但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出口表现依然不尽如人意,数据显示,3月1—31日,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量为106.7万吨,较2月的106.1万吨仅增加0.4%;3月1—25日,马来西亚棕榈油产品出口量为678698吨,较上月同期减少4.23%。
国内棕榈油商业库存下降
3月中国棕榈油进口利润持续低迷,截至3月27日,马来西亚棕榈油4月船期离岸价为1097美元/吨,较上周下降13美元/吨;进口到岸价为1127美元/吨,较上周下降13美元/吨;进口成本价为9841元/吨,较上周下降57元/吨;利润为-953元/吨,较上周下降189元/吨。由于国际棕榈油价格高位运行,国内买船情况不佳,进口量维持在较低水平。与此同时,国内需求相对疲弱,棕榈油库存整体较低。数据显示,3月8日到14日,国内没有新增买船和洗船。3月15日到21日,国内新增一船买船,船期为9月,无新增洗船。截至3月28日(第13周),全国重点地区棕榈油商业库存为36.87万吨,环比减少1.96万吨,降幅5.05%;同比减少16.10万吨,降幅30.39%。
看向棕榈油基本面,受斋月影响,棕榈油4月份将逐步恢复生产,前期供应偏紧的强现实将被逐步打破。出口端,受前期高价影响,棕榈油主要需求国中国、印度的采购积极性偏弱,棕榈油出口需求不佳。另外,印尼B40政策连续延迟消耗市场信心,原本宣布在3月全面落地的B40政策没有新的推进措施,同样限制盘面上行潜力。进口利润不佳限制二季度买船数量,国内棕榈油维持供需两弱格局。
展望后市,我们认为二季度将进入棕榈油增产周期,而主要需求国采购积极性偏低,叠加B40政策落地时间未定,多重利空之下棕榈油易跌难涨。不过,受进口利润倒挂影响,国内棕榈油买船维持低位,供应端偏紧对现货价格仍有一定支撑。(期货日报)
免责声明:此文仅供参考,未经核实,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,并请自行承担责任。